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改革研究以广

本文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调整:优化《体育科研方法》的授课时间与课时;利用现代课程教学技术;优化课程内容,增加应用实践内容;改变传统科研方法研究思维。

1 前言

教育部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1]。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学生科研活动的指导,加大科研实践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更大范围开放共享,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2]。面对意见提出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专业《体育科研方法》课程能否胜任?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从学生科研能力和课程建设两方面进行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为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体育教育本科在校学生(大一至大四年级)。通过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162名学生,对2019-2020届205篇毕业论文选题进行统计;运用访谈法对教授课程的教师、专家和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现阶段学生科研现状与课程建设现状

(1)学生对科研活动的态度。由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得知,在被调查的162名学生中,只有15人参加过该校导师的课题研究,所占总人数比例为9.3%,有147人没有参加过到导师的课题研究,所占总人数比例为90.7%。关于是否有参与科研项目的意愿调查,有98人表示有意愿,所占总人数比例为66.6%。因此得出虽然绝大多数人没有参加过导师课题研究,但是还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对参与科研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说明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大部分学生还是非常乐意参与科研活动中。

(2)科研能力培养课程。由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得知,在被调查的162名学生中,关于学校是否有针对性的安排有关科研能力培养课程的看法:76人有课程安排,所占总人数比例为46.91%;86人无课程安排,所占总人数比例为53.09%。对于这个结果,笔者通过查阅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了解到,《体育科研方法》课程为体育教育本科的必修课程(16个学时),开设时间为大三的第二个学期,大一、大二学生都没有接触过相关的科研能力培养课程。

(3)学校对本科生科研的重视情况。学校在2019年发布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并于当年开始组织学生进行科研基金的申报。科研基金由学校筹集专项经费设立,以科研项目的形式资助在校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专门用于资助在科研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和业绩优异的学生,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校级管理工作由科研管理处负责。科研基金项目分为两类,A 类为重点项目,B 类为一般项目,项目研究期限不超过2年,实行指导教师制,指导教师负责带领学生按照要求开展研究工作,并指导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完成中期检查和结项相关工作。通过调查近两年大学生科研基金立项名单,无体育学院立项名单,立项内容关于体育类的内容也很少涉及。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学校发布了相关政策,但是对体育类学生的普及率很小,起到的效果有限。

(4)毕业论文题目的来源及指导教师职称情况。通过对体育学院2019~2020届学生毕业论文信息情况进行系统分析,题目来源教师科研课题、教师命题和学生命题这三类,学生命题占比高达92.6%,教师科研题目和教师命题占比只有7.4%,说明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较低,更多是学生凭感觉、凭经验来选择论文题目,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科研积极性。通过对指导教师职称调查得出,高级职称教师比中低职称教师占比高,其中副教授占比高达38%。

(5)毕业论文选题情况。应用型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应具备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中小学校等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把学生毕业论文分为三大类,分别为学校体育类、竞技体育类和社会体育类。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学校体育类占比最高,为70.7%;社会体育类为其次,占比为25.8;最后是竞技体育类,占比为3.5%。从调查结果说明本科生主要研究集中于学校体育类,与学校、学科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