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广西航海文化与教育建设思考

引言

航海是种活动、生产实践、文化、文明的载体,也是一种交流方式。航海文化概念的界定有历史的演变过程,由模糊到清晰;由简单到复杂;由肤浅到深奥。笔者认为航海文化是航海活动者(包括个体和群体甚至整个人类)在长期的航海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航海运输与贸易、航海科学技术、航海政策、航海军事活动、航海冒险精神、航海宗教与民俗、航海及涉海相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及行规业约、海难与救助事务、航海文化艺术等方面。

航海文化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开放性、目的性四大特征。航海文化除具有一般文化的基本功能(信息传导、教化教育、促进优化、亲和凝聚)外还有其独特的功能:导向和约束、凝聚和激励、外塑和发散。航海文化与教育的研究是航海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航海文化发展和教育传承的重要促进保障。

一、国内对航海文化研究回顾

航海文化的教育在我国研究较少,从文献的查找来看,纯粹的航海文化与教育文献,在中国知网上只能查找到27篇文献,有若干篇是报道新闻性的资料。如果单独对的航海文化进行研究,这方面的文献就较多,可查文献有373篇,其中,硕士论文4篇,报道类文献58篇,这类文献一般是报道一些有关航海事例、宣传某些有关航海思想、培育某种有关航海意识、鼓动某种有关航海目标等,学术价值性较低。外文文献3篇;国内外会议文献11篇,会议文献只有两篇文献具有学术价值,其他只报道召开有关航海的会议通知宣传类资料,没有学术价值。期刊文献188篇,其中航海文化教育类文献48篇,宣传性通知性文献107篇,其他文献33篇,学术研究性文献51篇。

我国最早提出航海文化这个词且准确定义这个概念的是刘巽明[1],后逐渐被人们所丰富和延伸其内容和内涵。航海博物馆是航海文化的存储记忆也是航海文化宣传的最好载体,国外航海博物馆建设较早,田樱[2]称航海博物馆为航海文化的殿堂。所以,加强航海博物馆的建设是航海文化与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开展航海文化教育,张秀华[3]倡导创建科技航模特色校,构建以航模为主体的校本课程,来宣传航海文化教育。孙继[4]认为航海文化和教育的建设离不开政府宣传。对于航海文化的发展。李波[5]认为离不开船舶工程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李振福[6]认为:离不开海上交通安全的维护。航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航海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从而要建设相应的专业和学科及学校,而建设有航海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

高校要培养合格的人才,就应该有高校的意识形态的指导,就应该有高校的价值观。各类高校因为培养的人才类别不同,其基本价值观可以相同,但其核心价值观可能不同。林少栋[7]认为:航海院校应树立航海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注重塑造信念力量、道德力量和心理力量,熏陶和引导航海类专业学生自觉形成航海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充分调动航海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热爱和投身于航海事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传递方式、方法和载体众多,其中现代网络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航海博物馆是航海文化的承载体和航海文化的教育场所必须加强建设。杨权斌[8]指出:必须正视航海博物馆的建筑文化、区域文化和专业文化的特定内涵建设,创新现代航海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方式,可以通过现代网络,利用航海行业专家的行为传播、航运习俗的仪式和现代艺术等传播航海文化。

如今开放的世界,我国海员外派他国从事劳务性工作的越来越多,我们不能忘记对这些海员进行航海文化的教育工作。胡大立[9]认为:扩展中国的海员劳务,需要弘扬我国优秀的航海文化,用以强化我国海员忠于职守的情操,爱岗敬业的精神,充满荣誉感的职业作风,富有责任感的事业心。

对于航海文化的教育,江小林[10]倡导:向普通大众扩展,以便发扬光大,故航海文化教育除专业性精英型教育外,还应该向通识教育发展。学校校园文化非常重要,钱涛[11]倡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人才的培养。打造我国的航海文化时,潘非寒[12]指出:不要忘记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航海是由航运引起而发展起来的,航海离不开航运,航海文化包括航运历史和文化,包括航运产业的发展内容。瞿群臻[13]认为:建设有中国航海文化就离不开大力发展我国的航运产业,航运产业包括制造船舶产业、水上营运产业及航运服务管理等一系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