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广西促农增收的措施分析

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广西,如何运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探索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子,走出独具广西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道路,已成为当前摆在广西地区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2020 年,全区农村工作会议更是提出了“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因此,必须把农民增收摆在第一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开局奠定有力基础。

1 广西农民收入分析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党中央和自治区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有两个显著特点。1)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收入途径多元。广西地区农民收入已由主要来自农业转向农业、林业、养殖业等产业并举,农民收入构成中非农产业的比重已超过1/3,工资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且保持较快增长趋势。2)农民增收空间拓展。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农业、建筑业、畜牧业、林业、劳务五大支柱产业提供农民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

2 制约广西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虽然近几年广西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在不断增长,消费增速也在加快,但与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广西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的现状直接抑制了当地农民消费需求的增加。现阶段,农民增收难已成为制约广西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3 方面。

2.1 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广西地区财政虽然不断增加对“三农”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历史原因,当地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仍不足,基本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排灌能力差,农业物资技术装备水平较低。据水利部门统计,当前全区大小灌区灌溉保证率约为70~80%,全区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431,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0%。当地50%以上的耕地无法保证得到正常灌溉,仅有15%的旱地得到灌溉[1]。特别是近年来气候变化影响加剧,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风险的能力较低,影响了农产品产量提高,制约了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2.2 农资价格上涨,农民利润空间被“双向挤压”

近年来,受市场低迷、需求下滑等因素的制约和生产成本、劳动力持续上涨及土地成本增加影响,广西地区化肥、种子、幼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据市场调查显示,2018 年全区农用种子、化学肥料、农用机油同比分别上涨31.6%、13.2%、11.5%,农业效益受到价格下跌与成本上升“双向挤压”,农民收入被部分抵减,削弱了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动力。

2.3 农产品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广西地区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以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加工为主,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不长,缺乏精深加工产品,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农产品深加工附加值不高,农业产业集群进展较慢。

3 实现广西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

3.1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千方百计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不断优化投入结构,尤其是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大农田水利、乡村道路、河流治理、人饮工程等方面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动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保障农民稳定增收。

3.2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各级党委政府要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监管力度,根据实际,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农资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加强管控、监控,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和价格欺诈行为,严防农资价格过高、过快增长,确保广大农民能买到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化肥、种子、农药、农机等农业生产资料,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伤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3.3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依靠产业带动增收是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加快广西地区农业优势产业发展,不仅是创新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路子的根本途径,而且是应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广西地区要抢抓机遇,按照市场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发展,优化农产品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建设一批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优质产品基地,重点抓好“短、平、快、效益高”的特色种养项目,深挖特色农业产业助增收潜力,加快“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等产业培育速度,全面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水平,努力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具有规模效益、品牌效应和产业集聚力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群,促进农民增收。